工牛电缆集团
特高压工程实践与规划启示-电缆行业洞察
来源: | 作者:工牛电缆 | 发布时间: 2天前 | 8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载体,特高压电网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占据关键地位。白鹤滩-江苏±800kV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示范工程,其建设经验具有典型参考价值。该项目不仅验证了特高压技术的成熟度,更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模式。基于该项目实践,从工程技术、管理创新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分析特高压建设对实现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载体,特高压电网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占据关键地位。

白鹤滩-江苏±800kV项目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示范工程,其建设经验具有典型参考价值。

该项目不仅验证了特高压技术的成熟度,更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基于该项目实践,从工程技术、管理创新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

分析特高压建设对实现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

工程建设里程碑

作为"十四五"期间投运的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该项目历时18个月建成,

线路全长2080公里,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307亿元

工程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技术,创造了7毫秒完成跨区域电力传输的纪录,

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跨区配置。

该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混合级联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技术创新实践

工程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混合级联直流输电新技术,集成特高压直流与柔性直流技术优势。

通过建设两座特高压换流站,攻克了复杂地形条件下278米高塔组立、

长江大跨越等施工难题,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高海拔、重覆冰地区的标准化施工工艺。

输电价格定价机制创新性地采用临时电价模式,为后续工程提供了定价参考。

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年输送清洁电能超300亿千瓦时,相当于受端城市半年的用电需求,

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1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42万吨。

建设期间带动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18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2万个,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工程投运后使受端电网区外受电能力提升32.5%,显著增强了电网跨区互济能力。

规划实施启示

该项目的成功实践验证了特高压技术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其建设经验表明,科学的工期管控、技术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协同是特高压工程高质量实施的核心要素,

为后续"十四五"特高压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范式和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