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期出台的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
到2027年底,全国充电设施总量将突破2800万个,可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这一目标较当前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标志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进入规模化、
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中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功率充电网络建设成为重点突破方向。
总量目标:三年实现充电设施翻倍增长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将通过“存量优化+增量扩容”双轮驱动,
推动充电设施总量从现有水平跃升至2800万个。
这一目标不仅覆盖城市公共充电站、居民区私人充电桩,
还涵盖农村地区及偏远区域的充电网络布局。
以公共充电桩为例,预计到2027年,其数量将增长至现有规模的两倍以上,
形成“城市5公里、乡镇15公里”充电服务圈,有效缓解“里程焦虑”。
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功率充电网络全覆盖
针对长途出行场景,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升级。
到2027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实现大功率充电桩100%覆盖,
单桩最大功率不低于350千瓦,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超充模式。
例如,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服务区将布局液冷超充桩,
其充电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3倍,可满足节假日高峰期电动汽车快速补能需求。
技术升级:超充+光储充一体化成主流
为提升充电体验,大功率充电技术将加速普及。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新建公共充电桩中超充桩占比不低于30%,
其核心部件采用高导电率铜合金导体,结合智能温控技术,可在-30℃至50℃环境下稳定运行。
同时,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将成为重要补充,
通过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协同,实现“零碳”充电。
例如,在西部地区,部分充电站将配套建设光伏车棚,年发电量可满足自身50%用电需求。
农村地区:充电网络“下沉”破解短板
针对农村充电设施不足问题,行动方案强调“县域统筹、村村覆盖”。
未来三年,农村地区将新增充电桩超500万个,
重点在乡镇政府、村委会、商超等公共区域布局公共充电桩,并鼓励村民在自有车位安装私人充电桩。
此外,通过“车企+运营商”合作模式,推动充电设施与农村电网升级协同,确保充电安全可靠。
例如,在中部某省,已试点“村村通”充电工程,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1个公共充电桩的目标。
标准协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打破区域壁垒,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充电设施标准统一。
到2027年,全国将全面推行新国标充电接口,实现不同品牌电动汽车“一桩通用”。
同时,推动充电服务费价格透明化,通过“互联网+充电”平台,实现跨运营商支付结算。
结语
从城市到乡村,从高速到偏远,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不仅为电动汽车普及铺就“最后一公里”,
更通过技术升级与标准协同,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
随着2800万个充电桩的落地,我国将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
技术领先的充电网络,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