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牛电缆集团
欧盟碳关税政策实施背景与初步影响-电缆行业洞察
来源: | 作者:工牛电缆 | 发布时间: 11天前 | 1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2024年发布的《电线电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到2026年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18%,绿色电缆产品占比不低于30%。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自2023年10月试行以来,已对中国电缆行业造成实质性冲击。

2024年中国对欧电缆出口量同比下降11.3%,其中电力电缆品类受碳关税影响最为显著,平均增加8-12%的出口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12家电缆龙头企业中仅4家获得欧盟认可的EPD碳足迹认证,

认证覆盖率不足35%,远低于欧盟本土企业85%的认证水平。

这种认证缺口直接导致产品在欧盟市场竞争力下降。

碳足迹认证的技术壁垒与行业困境

中国电缆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体系缺失。

欧盟要求提交从铜矿开采到电缆成品的完整碳排放数据,而国内80%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范围1+2"核算模式,

无法满足CBAM对"范围3"供应链碳排放的披露要求。

中外生产工艺的碳排放差距分析

技术层面比较显示,中国电缆产品碳强度较欧盟高出40-60%,主要源于两个结构性矛盾:

铜杆熔炼环节仍以煤电为主,吨产品碳排放达2.1吨CO2e,比欧盟电弧炉工艺高75%;

绝缘材料中PVC占比达68%,而欧盟已普遍采用可回收交联聚乙烯等低碳材料。

电缆企业的实践表明,改用生物基聚丙烯绝缘材料可使产品碳足迹降低34%,

但会带来19%的成本上升,这种成本转嫁直接影响出口价格竞争力。

龙头企业的差异化应对策略

行业应对呈现明显分层特征。头部企业光电巨额投资建设光伏铜杆生产线,实现关键原料环节的零碳生产。

中小企业则通过碳账本管理系统,将26个关键工序的能耗数据实时对接国际认证机构,使认证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9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协会推动的"电缆产品碳标签"制度已有7家企业参与试点,

获得认证的产品可享受出口退税率提高3个百分点的政策优惠。

政策协同与未来发展路径

中国2024年发布的《电线电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目标:

到2026年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18%,绿色电缆产品占比不低于30%。

面对欧盟宣布2026年起将电缆纳入CBAM正式清单(预计碳成本再增15%)的政策动向,

建立中欧互认的碳核算方法学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急需在铜冶炼工艺革新、再生材料应用、碳数据互认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以维持中国电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