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已迈入制度创新深水区。
2024年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促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标志着绿证制度完成从政策工具向市场基石的重大跃迁。
制度演进与政策突破
我国自2017年试行绿色电力证书制度以来,已形成配额考核与绿证交易联动的市场化机制。
2024年《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确立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唯一凭证的法律地位,
2025年政策进一步明确绿证在电力中长期合约中的强制挂钩机制,实现从"计划分配"向"全面竞价"转型。
当前绿证核发范围覆盖风电、光伏等全品类可再生能源,2022年核发量大幅增长。
市场机制创新实践
新政策体系呈现三大突破:一是建立跨省交易通道,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绿证全流程可追溯;
二是推动绿证与能耗双控、碳市场衔接,允许抵扣能源消费总量;
三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按比例采购绿证并纳入考核。
数据显示,2025年绿证交易市场流动性显著提升,价格波动区间收窄。
产业协同发展机遇
电力行业绿色转型带动产业链变革,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同比上涨,
催生智能电网改造、储能配套等新型基建需求。
电缆行业作为能源传输载体,面临耐高压、抗腐蚀、智能化等技术升级要求,
需适配光伏电站、海上风电等场景的特殊环境。
工牛电缆市场展望
工牛电缆紧抓能源转型机遇,重点布局三方面:
技术创新:研发超高压海底电缆,满足海上风电外送需求。
绿色认证:建立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产品绿证认证。
生态共建:参与新能源项目绿电直供协议,2025年规划定量产能使用绿色电力。